厚德务实 博学强技
化工与制药工程学院
化工与制药工程学院坚持党的全面正确领导,坚持“厚德务实、博学强技”的院训,以落实“立德树人”为根本任务,开设应用化工技术、精细化工生产技术、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、安全技术与管理、药品生产技术、生物制药技术、光伏材料制备技术、储能材料技术、建筑材料工程技术共9个专业,在校生3500余人。建成应用化工技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、光伏材料制备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,建有生物制药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综合竞争力江苏省第一,全国第三。
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,专任教师78人。高级职称比例为56.8%,正高比例为17%。硕士以上比例为80.7%,博士比例为33%。专任教师中“双师”比例为91%。拥有省高校教学名师1名、省青蓝工程人才项目10余个、国家教学创新团队1支、江苏省教学创新团队1支,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2支。柔性引进省级产业教授8人、国家劳模2人,国家教学名师1人。
学院建有17个现代化实训中心,77个实训室,实训基地装备总值达9100余万元,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。建有央财支持建设实训基地1个、省级实训基地2个。建有全国技能竞赛基地和市总工会“金蓝领”技能培训中心各1个。
学院深化产教融合,与中石化、华润化学、星宇车灯、晶澳科技、宁德时代等20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,牵头成立全国新能源材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、合成生物省级市域联合体,与常州市应急局共建、北京东方仿真有限公司、康宁反应器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产业学院,与常州市光伏行业协会、天合光能共建新能源材料产业学院。共建国家级产教融合企业1家、省级7家。累计开设订单班、学徒制项目50余个,覆盖学生近40%。毕业生留苏率达80%,其中60%就职中石化、万华化学等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,用人单位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%以上。
学院建成国家级绿色节能与新能源材料协同创新中心,常州市微流控芯片技术及装备重点实验室,校级产学研平台3个。近五年,主持国家级基金项目1项,纵横向课题70余项,省级科研课题14项。年均“五技”服务到账近3000万元。打造石油化工行业人才终身教育体系,建成国家开放大学石化学习中心1个。建有国家级双师培训基地1个,建成化工安全开放性培训实践中心和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,年均开展各类培训1.5万人日。
学院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。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6项,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。主持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项,省级教学资源库1项。主持研制国家专业教学标准7项。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。获首届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,国家精品教材3部,十三、十四五规划教材10部,省重点教材7部。连续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5届,累计获得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9项。获“挑战杯——彩虹人生”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,江苏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赛项43项,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。